近日智慧教育大讲堂在深圳开讲,学校管理专家黄志如博士后课歇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症结所在,对未来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

1.jpg

智慧教育依赖技术,但超越技术

黄志如博士后说:“所有技术对教育都会有极大地推动作用,但不一定是决定性的。”

智慧教育是各种教育技术领域的统称,既包括了教育技术的智能化,也包含了教育教学中的智能应用。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智慧教育已经从原来的智慧课堂、智慧校园,延伸到了智慧管理、智慧运营、智慧决策等多个维度,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

我国经过教育信息化1.0时期的建设,已经在全国中小学成功覆盖了“三通两平台”,硬件设施、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及同步课堂、互动课堂等智慧教育工具的普及程度,已经远远超过欧美国家。

但是世界对欧美国家教育的认可却远胜于中国。究其原因,在于对教育装备、教育技术、教育资源、教育理念的应用效果评估,是否指向改善了学习效果,提升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知识的转化和吸收,学生内在的思维模式和他们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归根到底,智慧教育应该服务未来人才结构的变化,人才素养的提升。“智慧教育有没有帮助学校改变教学模式,让老师能够围绕着教书育人,这项最核心的功能去培养人、激发人、引导人。如果没有,就说明我们的智慧教育还处在一个很初级的阶段。”黄志如一语道破智慧教育的真相,掷地有声。

当前,学校智慧教育探索如火如荼,只有明确智慧教育的真正内涵才能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尤其当学校在面临智慧教育产品的选择时,更要提高自身对于智慧教育内核的认知,不要盲目追随热度,花冤枉钱。

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令人堪忧,亟待从体制和认知上突破

黄志如博士后说:“制约我国智慧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体制和认知上的局限。”

据了解,全国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实际的激活状态可能不到30%。许多学校花几千万建立的智慧校园,最后却变成了考勤系统、人脸识别系统、一卡通的就餐系统,但是对于教育本身最核心的功能——教书和育人,基本上很难看到把它做专做精做透的。

黄志如说:“在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实现过程当中,涉及学生的全面培育,学校资源的管理,老师工作全过程的在线化,甚至是老师职业生涯发展评估体系和技术体系,都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应用系统,各系统之间形成数据孤岛,缺乏统一的规划,各自为政。”中国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令人堪忧。

那么,智慧教育会是教育信息化突围的出口吗?事实上,智慧教育不仅是发展智慧的教育技术,更是探索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学历认证、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等教育体制变革的方式。

如果从这个维度来看,我国在智慧教育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只是起步的初级阶段,一些现代化的硬件或软件,还没有真真正正触及到教育最深的本质。只有从体制和认知层面去引导,才能够盘活前期投资的硬件设备、资源平台、教学平台以及管理平台。

体制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学历认证上。在中国,函授学历和全日制统招学历的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相去甚远。通过远程教育毕业的学生走入社会备受歧视。只有消除这种差别,大家才更愿意利用线上的教学资源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其次,教育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采购体制弊端重重。由于基本采用政府集采、招投标方式,政府管理人员可能对学校实际的运营管理现场并不了解,也就是买的人不用,用的人又没有权利去买,买和用之间的脱节。最后花了钱,因为不符合用户的胃口,闲置不用,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所以,智慧教育理应包含学历认证、采购方式在内的体制创新,真正让远程教育受到尊重,让一线的用户能够参与到教育信息化采购的决策中。

而认知的问题则突出表现在对智慧校园概念的模糊不清。有人认为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就是智慧校园,有人认为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就是智慧校园,还有人认为办公的在线化就等同于智慧校园。其实,这些都是误区。

只有让更多学校的校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部门和企业,认识到智慧校园建设的步骤、流程、方法才彻底改变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否则只能是隔靴搔痒,不能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2.jpg

率先提出教育信息化4.0,引领时代发展

黄志如博士后说:“我们要去引领一个时代,去定义一个时代。”

根据工业发展规律,1.0时代是机械生产,2.0时代是自动化大规模地批量生产,和小规模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3.0时代是数字经济时代,4.0阶段则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

教育信息化最理想的状态,应该与工业4.0不谋而合,即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何为大规模?大规模是深刻解读教育行业的规律,解析教育的本质和学校管理的特点,把所有的具有共性的方面进行高度提炼,而且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匹配。

何为个性化?即每个学校特殊的管理需求,也是每个学校的特色所在。比如有些学校的特色是社团文化,有些学校的应试教育非常强,有些学校的设施设备十分先进。根据学校特色进行针对性管理,首先需要对学校管理的共性和个性有深刻认知。

学校管理最大的共性是教书育人,这是学校的核心价值链。学校辅助管理的共性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我们把所有共性提炼出来,每一个共性方面都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匹配。共性+个性,让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快速满足学校的特殊要求。”育联网最大的优势在于根据教育行业发展的特色和规律,帮助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跨越到4.0阶段,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因此,育联网率先提出教育信息化4.0概念,黄志如强调:“4.0一定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整个SARS软件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于对教育信息化4.0的认知和定义,育联网通过夯实的底层数据架构和精细化的应用模块,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落地为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的育联网SOM学校智慧管理系统。能够帮助学校占领先机,从信息化2.0升级为4.0,为学校赢得更多时间,从而比其它学校更快地用更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将精益治校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与市面上其它校园管理系统相比,育联网SOM系统大而全,精细到极致,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涵盖其中,解决了学校精益管理过程中,流程梳理难、落地执行难的困扰,让学校管理真正走上信息化快车道,从而能够集中精力与资源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在经历了大量浪费和深刻自省之后,越来越多的教育专业人士意识到:智慧教育的核心是利用智慧教育手段、工具、方法,实现教育更有广度,更有深度的发展,让学生有更大地潜力去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这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育联网的使命所在。

作为育联网创始人,黄志如博士后说:“通过育联网的努力,我们希望给时代类赋予一种新的含义,去创立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一个新的教育信息化运营体系,来推动整个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升级和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