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答卷写在人心深处
——潍坊市直第五批驻峡山区包村帮扶工作纪实
一条条笔直的硬化道路,一排排崭新的路灯,活动室、文化广场让村民健身娱乐有了好去处……说起村里这两年来的变化,峡山区不少村民感叹:“村子旧貌换新颜,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有滋味了!”
追寻驻村帮扶工作组的足迹,一连串闪亮的数字为担当作为写下生动注脚:发展产业项目57个,争取各类帮扶资金2.45亿元,村集体收入354.31万元……自2019年4月以来,市直第五批驻峡山区包村帮扶工作组扎根库区基层,围绕“精准”二字做足功课,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倾力真帮实扶,交出了让百姓满意的答卷。
答卷背后凝聚的是驻村帮扶工作组的辛勤付出和责任担当。两年多来,35位“第一书记”远离繁华都市,下沉乡村一线,奔走在田间地头,“驻”进老百姓的心窝里,在广阔天地催生出幸福之花。
强化党建引领,村级班子“强”起来
初夏时节,走进峡山区岞山街道东夏湾村,宽阔干净的街道、长势旺盛的树木、整齐划一的路灯、错落有致的绿化带、风景雅致的湿地公园……行人、车辆穿梭而过,步移景换,如诗如画。
“帮扶组来了,村两委班子强了,环境美了,产业旺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儿。”村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短短两年时间,东夏湾村一天一个样,向大家诠释着“蝶变”的含义。
东夏湾村的变化与村党组织建设分不开。面对村委班子老龄化严重的现实,市审计局驻村第一书记刘万林从村里长远着想,经过10多次调查走访,深入考察人选,协助村支部先后发展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培养后备干部1人,为村组织新老交替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支部是堡垒,党员是先锋模范。刘万林带领村里致富带头人其及村委成员先后到昌邑火龙果种植园、诸城热带水果种植园、坊子水墨庄园及高密等地考察调研,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建设西红柿、黄瓜等6个观光采摘大棚,每逢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不仅丰富了村级产业内容,同时也为村里增收土地承包费1.2万多元。
太祖河是东夏湾村及周围村庄的母亲河,近年来河道失修,垃圾积存严重,水质变差。为此,刘万林组织编写了近5万字的太祖河湿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如今,湿地项目已完成,水流经过湿地后实现进一步净化,河边景观错落有致,成为村里一道美丽风景线。
(刘万林在太祖河整治现场查看施工情况)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太保庄街道清泉屯村曾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过去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是村子没有彻底摆脱贫困的原因之一。因此,市人社局驻村帮扶队把强班子带队伍列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中“软硬兼施”。软件上强调纪律制度、建立村“两委”班子定期学习制度、组织“三会一课”、培育后备力量;硬件上改善村委办公条件,原来的清泉屯村委办公楼是70年代的,年久失修,出现许多裂缝,有的裂缝近十厘米宽,已成危房。第一书记张瑞富在单位支持资金80万元基础上,积极争取社会支持资金86万元,投资166万元建设了800平米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办事及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提供了宽敞场所。
(市人社局驻村帮扶队帮助建设的党群服务中心)
实现富民强村,关键要有好支部。两年来,市直第五批驻峡山区包村帮扶工作组坚持把抓基层党建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长效机制,扶强村级班子。两年时间,共培养后备干部44人,发展党员38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11人,召开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座谈会794次,28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得到转化。
完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靓”起来
壮志如铁,万里豪情同日月。两年来,包村帮扶工作组着力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帮扶上求实效,一个个“蝶变”故事陆续上演。
夜幕降临,王家庄街道东于戈村村委会大院迎来了锻炼身体的村民。“整修村委大院、安装健身器材,硬化道路,改造污水湾……这都是传智书记驻村后,帮着村里干的实事好事。”村民李德合说。
发型新潮、充满活力、做事敢想敢干……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驻东于戈村第一书记张传智让人印象深刻。“村子种植业比较发达,各种蔬菜小有名气,但是路难走、环境差,村里的菜出不去,外地客商的车进不来。”张传智回忆说,他第一次来时,车就陷进泥里,车拉人推都上不来,后来找了个拖拉机才把车子拉上来。这让他深深体会到,要想富,必须先修路。在张传智的努力下,现在村子东西南北5条主路全部进行了硬化,外地客商拉菜的车可以直接开到田间地头,让当地村民“出门就走好路、在家门口就能致富”梦想成真。
村头的人工湖畔,各种鲜花开得正艳,可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处污水湾,水面垃圾遍布,湾边杂草从生。为此,张传智积极争取、协调资金50万元,对污水湾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栽种荷花、格桑花,养殖鱼苗,不但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给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东于戈村污水湾改造前后对比)
沿峡山环湖路进入王家庄街道赵戈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沥青铺设的主街,宽敞的道路两旁,海棠、樱花郁郁葱葱。村委院中高大繁茂的百年古银杏树、明亮整洁的村容村貌,映衬了赵戈村美丽的乡村画卷。很难想象,两年前村子基础设施还很落后。这样的变化,与市委办公室驻村第一书记张燕密不可分。
在张燕和工作组同志共同努力下,从道路硬化、墙面喷绘到村庄绿化,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有声,昔日的落后村变成了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面旗帜”。
两年来,驻峡山包村帮扶工作组大力实施“绿化、硬化、亮化、美化”工程,新建、修缮村级办公场所19处,硬化道路215.8公里,安装路灯900盏,修建排水沟29651米,架设输电线路20720米,危房改造299间,打井48眼,栽植绿化苗木44500余棵,修建文化广场21处,喷涂墙体画50万余平方米,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激发内生动力,致富日子“火”起来
帮扶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扶持产业发展,有产业才能拔掉穷根子。为给村里置办产业发展经济,市发改委驻王家庄街道大圈村第一书记牛伟国,带领村两委组织发动村民流转土地,因地制宜发展起乡村林果种植产业,主要以大棚樱桃、葡萄和碧玉猕猴桃为主,村南的果树种植集中区域则打造成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家乐、旅游采摘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场。
(牛伟国正在查看猕猴桃长势)
大圈村书记张可伟告诉记者:“短短两年时间,我们的猕猴桃种植户已经达到了50户,每户增收大约20000元。”牛伟国和村民们使出了“牛”劲和“钻”劲,使大圈村的集体年收入达到了50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了6000元。
王家庄街道王家古城村一半以上村民种植黄瓜、杭椒、西红柿等大棚蔬菜,但组织化程度低,市场规模小,蔬菜销售、技术提升、品牌打造比较难。为了提升蔬菜产业,市海渔局驻村第一书记凌涛带领村党支部主导成立了合作社,着力推广蔬菜新品种。同时,凌涛还联系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来村推广生物菌肥,并多次邀请专家和种植能手到村开展技术指导,使科学种菜的理念深入人心,蔬菜品质大大提高。2020年4月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向合作社颁发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证书》,9月黄瓜获绿色食品认证,村里的蔬菜受到了更多外地客商的青睐。
太保庄街道太保屯村位于峡山区东北部。潍坊职业学院驻村第一书记王会礼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对村子位置、气候、土壤、水肥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科学测算,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成立冬枣、秋月梨合作社。如今,10亩大棚火龙果,已开始产果上市,创收30多万元;冬枣示范园间作的40亩地优质地瓜间作的蜜薯、紫薯、西瓜红获得大丰收,亩产达8000多斤,增加村民收入十几万元。
产业引领,推动强村富民。两年时间,帮扶工作组和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各派出单位职能优势,让更多项目、资金落户帮扶村、落户峡山。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40期,培训农民600多人,组织党员群众、致富能手外出考察学习226余次,参加人员1214人次,引进冬枣、秋月梨、有机蔬菜种植、食品保鲜与加工、服装加工等项目,真正激发内生动力,强化了“造血”功能,让群众的日子“火”了起来。
解决实际难题,幸福指数“升”起来
每逢下雨阴天,市公安局驻王家庄街道埠望庄村第一书记李锋的屋里,总是有村民三五成群相约而来,“很喜欢和李书记唠嗑”,村民们诚恳地说。“李锋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架子,很接地气,和村民打成一片,为村民解决了很多身边问题。”王家庄街道有关负责同志说。
村里道路施工,大翻斗车陷进姜井,李锋不顾车辆倾覆危险,二话不说跳下去消除障碍,指挥吊车工作;为赶在汛期前为内涝困难户铺设好排水管,李锋先期垫付资金买来水泥管道材料,撸起袖子、卷起裤腿上阵;村里厕改,李锋拿起铁锨,挨家挨户为老人们填坑平地……“就是自家孩儿也没有出这把力的,李书记不是村里的人,但比村里的人还亲。”村里老人崔万传动情地说。
(李峰和村民一起缷厕改器具)
太保庄街道张家埠村是市卫健委的帮扶村。从村西的主路进村,一条十来米宽的水沟映入眼帘,沟内的莲藕已经长出了脸盆大的绿叶。“以前这就是个脏乱排水沟,垃圾乱倒,杂草比人还高。帮扶队驻村后,沿着河沟硬化了路面,改造了臭水沟,还种上了微山湖优质莲藕,这才有了今天的模样。”从此处经过的老党员王玉德告诉记者。
(昔日张家埠村脏乱排水沟已变成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市卫健委帮扶队和第一书记马爱军从群众健康需求出发,为张家埠村建设了全市第一家村级健康文化大院。“白天我们在这里学习和自我保健,晚上跳广场舞扭大秧歌,可热闹了。”村民刘升荣说。
太保庄街道梁家庄村从2015年开始种植桃子,桃子销售情况一直不好。市大数据局帮扶工作组依托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形成“互联网+农产品”的销售模式。第一书记綦明通过电商平台、社区群为村集体销售草莓货值5万元,为村集体销售桃酒20万元,为村内合作社销售鲜桃15万元。
郑公街道后柿子园村位于峡山区南部、潍河入水库口处,曾是省定贫困村。市政协包村帮扶工作组驻村以来,第一书记黄拥军想方设法争取资金资源,硬化道路、修缮村级办公场所、安装饮水机、栽植绿化苗木等等,用真情服务,用真心解难题、办实事,得到村民广泛赞扬。
难题一一化解,村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高。两年多来,帮扶工作组邀请医疗机构到村开展义诊活动62场次,就诊人数5821人次;入村开展文艺演出45场次;累计发放慰问品、慰问金折款30.6万元。第一书记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希望小屋”15处。一大批贫困村改变了落后面貌,成为各街道示范村。
帮扶成果丰硕,乡村振兴“跑”起来
峡山是一个生态区,水面面积144平方公里,是潍坊市的主要水源地和“蓝黄”两区的战略水源地,2018年升级为胶东地区调蓄战略水源地。
(美丽的峡山生态开发区景色)
峡山又是典型的大库区,是潍坊市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区。2017年底,73个省定贫困村“摘帽”;2018年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退出,2020年12月,峡山区顺利通过省市脱贫攻坚评估验收。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两年来,35位第一书记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扎根峡山开展包村帮扶工作,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2.45亿元,各项资金、政策、项目实现了在帮扶村真正落地实施。市发改委驻村第一书记牛伟国先后获得山东省扶贫先进个人、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市委编办、市司法局第一书记获得2019年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市委办公室帮扶村荣获全市扶贫先进集体奖……第一书记用辛勤和汗水在青山秀水间谱写了更加动人的篇章。
(峡山水库是潍坊市的主要水源地)
峡山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吉海对市直驻峡山区工作大组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没有包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的倾力帮扶,就没有峡山农村的跨越发展,也没有峡山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包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不仅为峡山带来了物质财富,更为峡山区留下了精神财富。”孙吉海感慨地说,包村帮扶工作组在扶危济困、攻坚破难中,与峡山老百姓真正打成了一片,他们的为民情怀和过硬作风,给峡山的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做出了榜样,为峡山培养并留下了一支永不带走的包村工作队,这种财富是推动峡山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市直驻峡山区包村帮扶工作组负责人,峡山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殷德辉表示,帮扶工作取得的成绩都是党员干部群众接续奋斗的结果,百姓的幸福生活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持续推进。下步,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峡山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继续探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为实现潍坊现代化高品质建设不断贡献力量。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