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bilibili联合出品,速达总监制、陈廖宇总导演的原创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在bilibili国创动画作品发布会上惊喜亮相,首曝概念预告及一组概念海报,甫一亮相即引发热烈讨论,登上微博热搜。据悉,影片邀请了十位导演,分别打造八个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在观众面前铺陈开一个极具中式想象力和审美魅力的“妖怪”故事集。

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情感 遇见不一样的“妖”

作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最新力作,《中国奇谭》集结了胡睿、陈莲华、周小琳、潘斌、於水、顾杨、刘旷、杨木、刘毛宁、徐宁十位动画导演,将创作八个根植于中国文化,或浪漫、或童真、或荒诞、或热血、或搞笑的故事。

发布会上,作品释出九张概念海报,其中主海报的神秘意境带来无限遐想。一人湖上独钓,而看似风平浪静的水面下却暗潮汹涌,仿佛有什么在潜行游动伺机而上。将海报倒置则豁然开朗,“妖”字赫然于水下,与上方的红色的印章呼应——这是一个关于“妖怪”的故事。海报大面积留白以无胜有,强烈的对比也展现着作品对于“妖怪”的定义:不仅仅是简单的善或者恶,而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想象,更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

概念预告以“遇见不一样的妖”为主题则开阔了对这一“妖怪”故事的联想。视频中,八个故事的场景逐一衔接登场,每部短片的片名都极具创意地以拟人化的形式穿梭在画面中,趣味十足。场景变换的同时也展现出影片多样且鲜明的风格,如:手工剪纸定格的《小满》色彩鲜艳浓郁;定格偶动画的《玉兔》充满科幻未来感;云雾缭绕中,《鹅鹅鹅》融合了素描与水墨韵味;《飞鸟与鱼》的画面唯美浪漫……一气呵成的镜头配上灵动又大气的音乐也足见创意能力与导演功力。

八张单片概念海报上人物、动物、小妖等形象,是对于概念预告中角色形象的补足,也让观众惊喜发现,故事中的“妖怪”角色区别于传统意义上“妖魔鬼怪”。创作团队基于本土文化语境延展出更具想象力的内核:古代书生、庙宇泥像、身边爱人、胡同里的黄鼠狼、未来机器、案板鲶鱼都有可能是“妖怪”:它可以来自恐惧,同样也可以来自美好的愿望。这一大胆创新瞬间引发无数猜想,网友纷纷激动表示期待:“上美影这股‘妖风’刮得令人耳目一新!”。

承载中国文化和哲学 传统文化现代语境下创新发展

全片由八个“妖怪”故事组成,其中既包含了有传统来历的故事,也包括了完全新的故事,还有基于传统因素创新的故事。总导演陈廖宇接受采访时说到:“《中国奇谭》的故事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影片里的传统文化,并不是仅仅狭义地指中国的传统典籍、传说故事,不仅是已经过去了的文化,也包括了现在甚至未来的。古人有想象,今人也有。”据透露,影片的故事时间跨度纵览古今、展望未来,题材更是包罗万象,从乡土眷恋到末世情怀,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与哲学。预告中每部影片对应了一句话的介绍,比如:《林林》的“她,狼,晚餐”、《鹅鹅鹅》的“梦里不知身是客”虽简短,细细读来却都耐人寻味。

对于影片的民族气质的展现,陈廖宇表示“我们都不希望刻意迎合别人对中国或东方的既定期待,而是自然流露中国或东方的特性,不是表面符号。”因此,观众将会看到叙述乡村现实和变迁的《乡村巴士带走了那人和神仙》、描绘北京市井胡同奇谈的《小卖部》、想吃唐僧肉的《小妖怪的夏天》。

不难看出,《中国奇谭》有着自由度极高的创作空间,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希望打破刻板映像,从本质挖掘更多可能,如此的创作精神更加深了观众对其的期待。

上美影尝试创新 探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形式、新道路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前辈们勇探民族风格之路,开创了“中国动画学派”,形成了水墨、剪纸、木偶、折纸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动画制作形式,贡献了诸多经典作品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恰逢中国动画即将走过百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本片总监制速达表示:“《中国奇谭》也将作为致敬,传承上美影“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创作理念进行创新和尝试,探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形式、新道路。影片同时也是响应‘十四五’规划,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力求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和东方美学风格。”

相信上美影也将不断立足于中国动画的优良根基,创作更多高质量的创作,让观众感受古今中华文化和东方哲学的精髓与魅力。

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bilibili联合出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速达担任总监制,将于bilibili独家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