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刀壳上行,写意方寸间。蛋雕艺术,作为中西方文化结合的艺术造物,集微雕、镂空雕技法之大成。拥有极高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为深入探究蛋雕艺术历史溯源,了解蛋雕工艺技法,感受非遗匠人以匠心映初心的精神内涵。7月16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弘梦”启为创新团队前往安徽省合肥市,对省级非遗项目庐州蛋雕展开调研。

庐州蛋雕的传承有两大流派,传承人分别为马家轩老先生与王剑先生。团队分别对两位进行了采访,深入了解了两大流派的“异”与“同”。并结合二者优势与面临困境,为蛋雕艺术的传承发展提出求同存异的创新建议。

7月16日上午,团队成员前往合肥市蜀山区,来到马家轩老先生家中。90岁的马家轩是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马老的艺术生涯,不仅仅传承庐州蛋雕技艺,在剪纸,泥塑,摄影,音乐等方面同样精通。作为一名精益求精的匠人,马老深入钻研多种蛋雕技法,在“镂空透雕”,“微雕”两项高难度技能上造诣颇深。马老所传承的庐州蛋雕,起源于西方复活节。在复活节前夕,孩子们会在鸡蛋上绘制图案以求平安,逐渐发展为在蛋壳表面进行雕刻的特殊艺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马老在国画大师叶浅予的带领下接触到蛋雕工艺,从此踏上艺术道路,钻研蛋雕技法80余年。团队成员欣赏了马老的作品展柜,亲身体验了镂空蛋雕制作工艺。据马老所讲,蛋雕艺术的传承,目前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兴趣,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仅在博物馆内有所体现。高难度,高产量的制作也无法保障传承人的基本生活。非遗文化的传承不只需要匠心,更需要商业变现。经济社会效益双赢的发展趋势才能保证文化发展不出现断层。蛋雕工艺发展应与现代记忆相结合,创新化,定制化发展才是可取之道。

7月16日下午,团队成员前往合肥市瑶海区文化馆,在王剑先生的工作室中开展采访调研。蛋雕艺术是王剑先生的爱好,而非事业。王剑先生在蛋雕“浅浮雕”,“色彩渐变浮雕”两种技法上有着独特的理解与深厚的功底。王剑先生所传承庐州蛋雕,起源于明清时期。乡里的喜宴里,常常有人把鸡蛋染红,并刻上印记吃下,以沾喜气。传承至今日,王剑先生在蛋雕创作上有着别出心裁的创新工艺。乡村建设,党建团建,驰援武汉等现代记忆,王剑先生用蛋壳艺术将它们记录。闲暇时,王剑先生喜欢在蛋壳上雕刻卡通人物,并将作品带往合肥市中小学内,教孩子们如何在蛋壳上进行创作,认真践行“非遗进校园”的传承方案。团队成员了解到,王剑先生自1994年从事庐州蛋雕以来,多次获奖。其作品《国与家》获安徽省工艺美术60年精品大展金奖。《金鸡百花》《廉政文化系列》《2014世界杯》等作品被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蛋雕的现代蝶变在王剑先生手里展现的淋漓尽致。浓厚古典韵味与丰富的现代气息相结合,让王剑先生的蛋雕作品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关注。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现代气息的点缀,可古老技艺的钻研与精进更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让蛋雕文化走进大众视野也是非遗传承的当务之急。

面对两位传承人共同提出的担忧,针对宣传层面与传承层面,团队成员与其交流了以下观点。蛋雕艺术应打造品牌文化,建造庐州蛋雕非遗传承基地。以展览馆,博物馆的形式,吸引更多人了解蛋雕,学习蛋雕。同时,实行活态传承赋能文化旅游的发展规划。使根在合肥的庐州蛋雕发展为合肥市文化名片。让庐州蛋雕走出安徽,走向世界。让更多年轻人幕蛋雕之名而来,因蛋雕之美而学。确保文化传承不出现断层现象。让非遗文化的星海里,不缺少任何一篇光芒。(郑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