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结构件龙头春秋电子10月27日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30.45亿元,同比微增4.11%;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13.91%;扣非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增长23.12%。

盈利能力方面,期内实现毛利率为18.42%,同比增长15.7%;其中第三季度毛利为18.74%,与一季度的17.55%增长了6.78%,与二季度基本持平,反映出疫情对公司的影响逐步弱化,公司毛利率水平修复。另外,前三季度公司每股收益为0.45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7.33%,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3.17亿元,为近年来最高点,验证公司业务高景气。

季度环比延续增长态势V型反转确立

季度对比来看,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1.58亿元,同比增长33.79%,环比增长20。18%;归母净利润7571万,同比增长31.22%,环比增长3.4%;扣非净利润9210万,同比增长77.5%,环比二季度基本持平。

春秋电子2022年季度业绩表现

成长能力指标

2022/9/30

2022/6/30

2022/3/31

营业总收入(元)

11.58亿

9.639亿

9.231亿

毛利润(元)

2.171亿

1.820亿

1.620亿

归属净利润(元)

7571万

7322万

4905万

扣非净利润(元)

9210万

9458万

4050万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

33.79

-15.5

0.47

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

31.22

-21.2

-38.19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77.5

51.46

-42.29

营业总收入滚动环比增长(%)

20.18

4.42

-13.33

归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

3.4

49.26

-35.56

扣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

-2.61

133.53

-30.59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今年三月以来,华南深圳地区,华东上海、昆山、松江等地的疫情封控,对笔记本电脑供应链造成了直观的负面影响,对春秋电子而言,疫情一方面 严重影响了客户订单以及供应渠道的顺畅度,更为严重的是,公司本部处于二季度国内疫情“最严重的长三角区域”,在供给与需求均受累于疫情的情况下,公司上半年业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基于此次公司三季度业绩的优异表现,延续了公司二季度环比呈现的爆发式反弹趋势,说明公司业绩V型反转得以确立,彻底扭转了一季度以来的颓势。在第四季度,公司将继续夯实在笔记本结构件领域的领先优势,加速释放产能;同时积极推进电子通讯板块与汽车电子板块业务,持续打造公司“一体两翼”格局,从而保障公司全年业绩的确定性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持续夯实笔记本结构件主业断提升产能

春秋电子成立于2011年,是笔记本电脑结构件供应商中较少的拥有自主模具设计生产能力的生产企业,拥有全面的结构件模组产品线。

凭借其产品体系、品质控制、新材料应用等方面的优势,公司与下 游联想、三星电子、HP、LG等世界领先的笔记本电脑品牌商及纬创、广达等代工厂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022 年公司继续完善和加强在笔记本结构件领域的领先优势,全资子公司重庆春秋、公司控股子公司南昌春秋投产,产能逐步释放,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驱动公司营业收入上行。

一体两翼格局赋能,汽车结构件带来持续成长预期

近年来,春秋电子既往启新,正全力打造“一体两翼”的产业新格局:“一体”为笔记本电脑结构件主营业务,“两翼”为通讯电子模组、汽车电子结构件两大新培育的业务。公司寄望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从而优化公司经营结构,巩固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

其中,电子通讯部分,公司通过增资和收购获得对东莞英脉的控股权,加快电子通讯板块发展进程,与公司现有产业形成协同。据悉,电子模组的应用在未来较为广泛,尤其在5G时代和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方面更具备优越性,可用于工业AOI检测、安防、辅助驾驶、车路协同、无人机等多个应用场景。

汽车电子部分,当前新能源车轻量化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这使得镁铝结构件的优势得以凸显。在应用场景方面,车载显示屏结构件成为镁合金首选。后续随着可开拓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未来新能源车中单车镁合金结构件的价值量将相当可观。

春秋电子在探究镁合金在笔记本电脑外观件领域使用时,成功突破“半固态射出成型”技术壁垒,且经过多年磨炼已熟练掌握设备使用和配套技术,况且,从笔记本电脑结构件切入汽车电子结构件,一定程度上而言属于技术“降维竞争”,因此得到了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厂商的首肯,在新增产能释放后,春秋有望顺利获取新能源车客户的相关订单,进而打造公司业绩成长的第二推动力。

2021年公司发布了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募资不超过5.7亿元用于“年产500万套汽车电子镁铝结构件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汽车电子结构件产能预计于2023年6月投产。随着新产线产能利用率的爬升,公司车载结构件收入及利润有望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