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思政课是宣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其教学模式不断地在发展创新。虚拟实践教学是立足于现实发展、满足新时代要求、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但是,思政课虚拟教学面临着教学保障体系不完善、主客体关系失去平衡的教学困境。因此我们要从宏观角度出发解决问题,国家和各高校要增强对思政课虚拟实践的重视程度;从微观实践教学方面来看,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要建立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建构恰合时宜的教学情境来推进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教学困境;解决策略

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来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或创建人脑中想象出来的虚拟场景、事物,综合利用思政课教学资源,在网络和思政课之间建立起实践教学平台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国虚拟技术相比于国外来讲起步晚、发展较慢。目前虚拟仿真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工、农、休闲娱乐和教育等各个产业中,然而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更多地倾向于理工科,思政虚拟实践教学的发展虽然被提上日程,但由于技术、资金、缺乏经验等因素发展缓慢,基本停留在宣传阶段;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虚拟实践,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方式方法。

一、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产生背景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高等教育在新时代浪潮中砥砺前行的关键环节,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是立足当下思政课现实诉求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抽丝剥茧地看待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它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至的。首先,它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的必然产物。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聂影追风,虚拟技术在高度繁荣的互联网产品中孕育而生,它被广泛的的应用到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也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虚拟实践教学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和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它以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教育手段的先进性,赋予了教学新的拓展空间与传播领域,将会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发展和革新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它的产生是为了满足我国高校思政课的现实需要。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作用处于一个瓶颈期,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虚拟实践教学可以弥补其不足,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重塑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国家教育部也大力支持虚拟实践教学。在 2017 年 1 月 25日,教育部印发的《2017 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分别指明了当下要丰富信息化的教育资源和拓宽网络化的学习领域。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提出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2019 年 2 月底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通知,提出高校在信息化教学中应牢固树立起网络安全屏障,全面统筹安排高校教学中的网络教学部分,并继续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开展教学实践活动。2019 年 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为了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提高亲和力、加深理论性与思想性,需“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2020 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虚拟实践教学更是在服从国家整体抗疫安排的前提下,保证了全国教育教学的进程与质量。“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进一步凸显了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

最后,发展虚拟实践教学是顺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当今国际环境风谲云诡,世界国际格局与秩序持续演化重塑,意识形态领域也在发生深远变化,意识形态的激烈斗争也在推动着教育变革。知识体系的快速更新与发展、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要求现代教育在超越校园束缚、班级授课、学科边界、教材资源、专业教师授课等方面中实现教育实践转型。随着世界文明互相交流融合,我国的意识形态面临诸多冲击:黑丑化中国、精日精美、种族问题、军队问题、普价值等等,这些错误的文观念如果不加以制止就会洪水猛兽般肆无忌惮的蔓延开来,将会对我国的主流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面对智能化、精准化的信息传播给主流意识形态带来的影响,高校要发挥思政课的优势,利用技术通过沉浸式体验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清外来意识形态的本质,增进对中国各项制度的认同感。

二、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一)存在问题

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优势。但就目前的开展情况来看,它任然还是薄弱环节,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一,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的教学保障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师资不足、经费短缺、技术薄弱、经验匮乏。目前高校的大多数思政课任课教师都具备丰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修养,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驾轻就熟;而对于虚拟实践教学教师也只是一知半解,高校专业性极强的虚拟实践专职教师储备极其不足,而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开展虚拟实践教学会让教师分身乏术。国家对各个高校的教育补贴都是有限额的,目前还未成立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而虚拟实践教学所需的设备如: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打造专门的思政教学平台、建立专门的资源库等,它们的建构都必须以经费来支撑。虚拟技术虽然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内,但国内只有少数发达地区高校开展了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技术相当薄弱。国外并没有开设思政课程,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更无从谈起,所以国外并没有可以值得借鉴的经验;国内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正在探索和发展,也不能有例可援。

其二,思政课主客体关系失去平衡。思政课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以往的思政课教学观念中教师是主体,但在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弱化自己的地位,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自主学习,甚至可以彼此相互沟通、学习。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在目前开展的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中,教师仍然扮演主导角色,主体地位并没有消褪。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认为思政课是无关紧要的,学习意识淡薄所以经常会置身事外,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授课内容,因此也难以真正成为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于目前开展的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程度不深、发展不成熟,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沿用了以往的模式,学生在独立进行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遇见种种问题,往往还是会被动的依赖于教师,难以改变固化的行为。理想状态下的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有体验感、参与感、收获感和满足感,教师、学生主客体关系失衡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二)解决路径

从宏观角度来讲,国家教育部门必须紧跟虚拟实践教学的发展脚步,完善保障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法律法规。我国早在2004-2008年就相继提出了有关加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制度和政策,虽然关于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的相关政策规章虽然在时时革新,但是这些政策并不完善、甚至是空白状态、量小力微。国家政策就像指挥棒,只有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各高校才会更好的做好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的相关工作。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员等问题基本可以迎刃而解。

就各个高校来讲,高校应该建立起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的部门联动。就目前大多数高校开展的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情况来看,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只是依靠马克思主义学院单打独斗。马克思主义学院势单力薄:教师、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等都相当匮乏,由此会大大地降低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的有效程度。

从微观角度来讲,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应该建立并完善统一完备的教学评价机制。各高校开展的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教学随意度比较强,建立完善教学评价机制迫在眉睫。有了评价机制保障,才能更好的对课堂、教师、学生进行评价;现实中开展的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才能依据评价标准精进不休;整个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才能稳中前行。

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需要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源尽所用。当前大多数高校开展的虚拟实践教学都只是建立起碎片化的简单模板:教师将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的网址发送给学生,学生通过账号登录观看视频影像、文字材料、虚拟实践情景体验、随堂测验等步骤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但这种方式和其他实践教学模式相差无几:还是组织学生观看文字影像资料,学生可动手操作、体验的情境极少,这种不够新颖的教学形式还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红色教育资源丰富多彩,虚拟实践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的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让红色教育资源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中被充分利用。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需要深度发掘全国范围内的红色教学资源,建立网络虚拟展馆、虚拟纪念馆、虚拟博物馆等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要构建恰合时宜的教学情境。高校思政课不像其他课程一样,它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四门课程的综合。在创立教学情境时要立足四门课程这个整体,总体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创造教学情境;创造教学情境要充分考虑到大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情境要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思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直接参体验,以达到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作者:杨龙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王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经济思想史。))

项目简介: 本文系2021年陕西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教学创新研究”(21BZ03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流专业综合建设类重点项目(YLZD2021Z0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 3 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卢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概念建构到关联性议题审视[J].理论改革,2018(11).

[4]陈宝,刘会强.虚拟实践教学:学生自主参与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新探索[J].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18(02).

[5]陈红,孙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虚拟实践教学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刊,2016(08).

[6]陈雨.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内涵、价值与路径[J].技术教育,2015(04).

[7]高媛.网络虚拟实践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途径与价值[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8]何华利.构建面向“虚拟实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2019(08).

[9]藤梦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运用研究[D].甘肃:兰州财经大学,2021

[10]张竑.虚拟实践研究[D].北京: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