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如校训“着眼明天,把握今天”,兴县中学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教育的创新

取得优异成绩,都是昨天的勇气、果敢和坚持换来的。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战略,山西省兴县中学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狠抓数字校园建设。软件硬件全面配套,开展信息化教育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信息化教学入正轨,兴县中学连续四年中考“夺魁”

从2014年开始,山西省兴县中学(以下称兴县中学)与101智慧课堂合作开设信息化教育班现有信息化教育班4个。五年来,兴县中学领导老师先后到山东、河南、四川、湖南、陕西等省份的101智慧课堂优秀合作校,学习和交流信息化教学成功经验。老师们积极开展教学创新这几年教学理念和信息化教学素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把传统教育和网络课程有机结合,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有的放,因材施教。信息化教育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初三信息化教育班学生,中考冲刺课上线以后,信息化教育班的学生寒假利用101智慧课堂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边听边练,既掌握了知识又掌握了考试的技巧。

兴县中学信息化教育班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学校其他班级,同时连续四年中考“夺魁”2017年中考兴县中学信息化教学班有10人进入全县前10名2018中考,兴县中学信息化教育班9人进入全县前10名;2019年中考,兴县中学信息化教育班有8人进入全县前10名;2020年中考,兴县中学信息化教育班有9人进入全县前10名

(兴县中学2020年中考喜报)

(兴县中学2020年中考进入全县前十学生101智慧课堂学习数据)

(学校为2018年中考信息化教育班获全县前三名的学生颁奖)

利用101智慧课堂优势狠抓自主学习学生成绩逆势提升

在兴县中学信息化教学应用中有一批老师应用成果凸显,帮助改进了教学模式,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逆袭”突破屈利芳老师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屈利芳老师是兴县中学1711班信息化教育班的班主任。入学第一年期中考试,班里能入全校100名的学生只有9人,是同层次班里成绩较靠后的一个班。经过三年的信息化教学,今年的成绩非常优异17人进入全校前100名,18人(班级共50人)考试成绩在500分以上(总分660分)。1711班班总均分465分排学校第二,语文班均分96.1排学校第一名,数学班均分94.62排学校第一名屈利芳老师称,孩子们能考这样好的成绩,是各科老师基于101智慧课堂共同努力的结果。

利用丰富的名师课程资源夯实、提升、培优

101智慧课堂的网络课程资源丰富,全国名师授课,有综合课、同步课、强化课、高清培优课、中考冲刺课,适合于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够实现因材施教。利芳老师根据班里学生的情况,要求学生利用自习时间必须把同步课全部听一遍,同步测试认真完成,同时让学生针对自己薄弱的章节,反复听练、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对于学生的强势学科,屈老师要求学生加强对高清培优课的学习。另外,屈老师要求学生利用好101智慧课堂平台内的错题本,进行反复练习,消除知识盲点。

家校纽带,让家长参与到学习管理中来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挥作用、形成合力的行为。家长若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教育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每周六下午放学前都会给微信群里发一条信息,提醒家长让孩子回家后坚持利用101智慧课堂学习。请周末家长督促孩子根据自身情况预习、巩固、复习

抓好寒暑假,学习提升的好时机。假期里,屈老师在家长群里每天通报谁还没有上线学习,然后一一私信家长,问孩子没有上线的原因,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看视频的同时必须做笔记,练题,开学后统一检查评比。

屈老师的信息化教学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有劲儿,101智慧课堂为她的教学工作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开辟教书育人的新方向

“暑期信息化自主学习竞赛”,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为了让学生系统掌握各科知识,夯实基础,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兴县中学利用101智慧课堂功能和资源优势,多次举办“暑期信息化教育班信息化自主学习竞赛”。并以现金奖励激励学生们踊跃参与,班主任老师根据学生在101智慧课堂平台内的学习数据,听课人数听课分钟数做题数量正确率等进行结果评定。通过这样的活动,信息化教育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提升。

县中学作为当地乃至全国的教育信息化先行者,不仅为学校开辟了课改新道路,更是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为区域中小学提供了成功经验。兴县中学是1925年由著名爱国绅士牛友兰创办,曾经是抗战前,晋西北唯一的中等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11年改制为县直初中。学校现有教学班39个,在校学生2198名,教职工245人,专任教师153人。

勇立潮头,砥砺奋进,兴县中学始终坚守着眼明天,把握今天”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创新。借助101智慧课堂,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素质、教学质量等各方面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晋绥革命老区谱写了一篇篇教育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