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采棉机正在作业,棉花从头部进去,从尾部出来而且打包得很整齐;一台插秧机正在泥水地作业,精准地把水稻的秧苗插进田里;一台拖拉机正在平地里耘地...这些机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驾驶员”...央视17套农业农村频道致富经栏目《我的丰收有点潮》专题节目的主持人正在讲解着“没有驾驶员的拖拉机”...

“没有驾驶员的拖拉机”节目中的主人公陶伟,他也是博创联动公司的创始人,研究智能农机已经有8年的时间。在节目中,陶伟谈到“智能农机广泛的应用,不仅仅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难题,还能帮助农民实现丰产丰收...”

近些年,这种没有驾驶员的拖拉机让农业场景实现了无人化、少人化,截至目前,我国的黑龙江、新疆、浙江、河北、广东等地都涌现了一大批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农机新型的耕作设备,智能农机已经成为中国农田耕作的新常态。

为了践行科技强农、藏粮于技的国家级战略目标,紧贴国家大政策,农业企业、农机企业、农业科技公司纷纷发力智能农机借助科技帮助农业转型升级,除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之外,还在积极向世界输出“丰产丰收”的中国方案。

粮食安全:解决吃饭问题 根本出路在科技

“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美国前国务卿、国际战略问题专家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

我国也流传着“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句话,其足见粮食对我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2021年已实现“十八连丰”。但同时也应认识到,我国粮食供求关系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

另外,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局势与经济发展态势,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是稳住农业基本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吃饭问题不仅仅是各国的民生问题,更是国家安全。然而,世界范畴里正面临粮食危机。

有人预计,世界将面临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据统计,全球2020年处于饥荒中的人数约7亿,2021年,这部分人口增加了1.8亿。《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一文中提到,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大概会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其中谷物占到了2500万吨。

虽然说,我国粮食安全供给没有问题,但是,随着城镇化推进和消费升级,粮食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而粮食生产又面临水土资源的硬约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国农业发展70年的结论:在粮食安全上,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为此,我国提出“藏粮于技”的战略,并且围绕农业高质高效,把农业科技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推动农技、农艺、农技、高科技等与农业融合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粮食丰收来自发展农业科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们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科技进程,智能农机、电脑、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领域、各环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三大主粮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另外,农业科技已成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劲引擎。截至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已从世界第二方阵迈入第一方阵,处于发展中国家领先地位。

近些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时代背景下,陶伟带领团队积极鼓励和引导更多人才投身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确保关键设备安全自主可控;推广数字智能化农业装备应用,帮助更多农业从业者提升生产效率;加大智慧农业示范项目建设投入,打造不同区域和作物类型的产业示范基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

构建新图景:加速落地应用 锤炼科技价值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粮收获近两成。预计今年“三秋”期间各地投入各类农业机械将达到3000万台套,助力秋粮颗粒归仓。

除了秋收之外,粮食的生产、播种、夏收等环节都是农业机械的现代化、科技的“试金石”。

据有关部门统计,202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1%,其中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7%、90%和84%;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机械化率分别达到36%和32%,我国农业生产已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

纵览整个行业,中国农业已经进入耕、种、管、收“机器换人”的新时代。

建国70年来,从“人扛牛拉”传统生产方式,发展成了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生产方式。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在部分领域、部分环节逐步实现“机器换人”,显著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另外,随着“机器换人”速度加剧,农业领域的农机农艺和信息技术融合的步伐也逐步加快,智能农业装备加速应用,自动驾驶、农业机器人和无人农场正成为农业新图景。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王甲云介绍,目前,我国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北斗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播种每千米垂直误差小于3厘米,无人飞机植保提升作业效率超过60倍。在智能农机、无人机植保服务、农业物联网和农业大数据等领域,我国占全球产值比重超过30%。

身处变革的年代,科技的发展与蓬勃,除了政策助推之外,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公司更是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与实践的先遣军。

近些年,北大荒、碧桂园、博创联动等公司积极将机器人自动控制和远程联网等技术应用于农机装备,把农机变成智能联网机器人,提升农机的作业一致性及土地利用率,并且覆盖农业播种到收割全环节。

比如,智能播种

近些年,博创联动推出智能插秧机配备多种智能驾驶模式,该智能插秧机可实现完全自主驾驶,不需要人工控制,实现无人驾驶,并已在江苏、浙江、湖南等地投入使用。“智能插秧机可大幅缩减人工成本,按照一位驾驶员每天400元工资计算,一个作业季将为用户节省5000元以上”。

比如,智能收割

众受周知,秋收时间短,劳动量大。如何快速、并且精准地完成秋收...已成为种粮大户及企业关注的焦点。

近些年,苏州吴中区大力发展“机器替人”,重点推广农业物联网设备、大数据、5G、无人驾驶装备、农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等技术装备的示范应用。在推广应用中发现,一台智能收割机,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定位好收割区域后,剩下的收割、拐弯、倒车等都无需人工操作,1小时可收割4至8亩水稻,比人工收割效率提高了近10倍之多,实现了科技赋能农业的真正价值。

正如在《我的丰收有点潮》“没有驾驶员的拖拉机”节目的主人公陶伟谈到,科技无论如何叠加技术与产品创新,产品的智能化要老百姓用得好才叫好;另外,科技创业者要让双脚扎根在土地里,用科技的力量帮助农民实现丰产丰收,这才是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为世界种田:创新迭代 探知未来

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要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如今,智能化农机装备已经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应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同时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动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研发应用。

除了技术创新之外,智能农机的自身创新以及顺应时代、顺应全球发展趋势,也十分必要。

陶伟在节目中还表示,顺势时代需求,博创联动发力价值创新打造了农机联网、农机自动驾驶,农业机械智能控制系统构成了完整的智能农机技术链条,这在国内是唯一的;同时,博创联动还积极结合农户与市场的真实需求,为用户和市场打磨高价值的智能农机产品,并且携手经销商共享共赢科技成果,构建智能农机生态链新价值。

农业行业观察透视,在科技赋能农业上,博创联动以科技赋能为切入点,还积极在新商业、新农服领域探索,助力农业企业转型升级,践行国家粮食安全、不仅仅帮助中国种田,更希望“为世界种田贡献力量”。

1、加速智能农机推广与普及

今年,博创联动启动“千县万镇”计划,致力于联合地方农业服务组织开展新农人培训工作。积极打造示范点,培训当地的新农人和农业服务组织,使用配备智能模式的国产智能拖拉机和智能插秧机进行农业生产,让技术和人才同步发展,从而加速了智能农机产品的推广与普及。

截至目前,博创联动的“千县万镇”计划已经完成了浙江金华、广东惠来、江苏如皋和兴化以及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西、福建、湖南、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县市的落地服务。

2、加速技术与产业融合

众所周知,农机与农艺融合一直是智能农机行业的难题。近些年,博创联动还积极加紧技术与产业相结合,将农机具与农艺完美融合,精准控制生产流程,实现标准化,大幅提升农艺水平和作业一致性,提升生产力和效率,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3、探索无人农场

无人农场成为农业科技公司践行新商业的路径之一。罗锡文院士也表示,无人农场可以为粮食安全蹚出一条高科技之路。在农村劳动力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只有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才能保证粮食安全。

众所周知,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具有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等五个特点。

在无人农场试验上,博创联动一直在探索无人作业,以技术为切入点,从农业机械智能控制与远程联网的精准农业升级改造入手,融入农田和农作物信息化,打造面向全球的无人农场智慧作业平台。

今年,博创联动携手海淀区上庄镇打造了一个405多亩京西稻无人农场,将高科技运用到农业的耕种管收等各个环节,建设了一个由物联网,大数据以及5G技术相结合的智慧农场项目。

其实,博创联动仅仅是科技与农业进步的一个例子而已,70年间,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与成果正日益突破。

据相关统计,10年来,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1%、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

今年8月份,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农业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他也指出,全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推进农业机械化,为粮食保障和乡村振兴装上推进器;推广农业智能化,让传统农业长出智慧的大脑。

在政策加持之下,农业科技正在中国大地上飞奔,为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贡献“科学种田”、“高效种田”的中国方案,这一点很中国、很新潮...

小结

农业智能化,是中国农业的伟大进步与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指出,智能化是农业发展方向,也是未来。

与此同时,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智能农机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又将如何自身创新,这是一个课题,更是现代化农服领域的新任务、新目标。

“务实、真诚是农业科技创业者的必备条件,我们更加相信:被科技赋能后的农业必将会迎来更大的丰收...”最后用央视17套《我的丰收有点潮》“没有驾驶员的拖拉机”节目里的这句话来做个总结吧。